2022年,世界人口步入“80億時代”。這一年,我國出生人口繼續下降,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,2022年或成人口負增長元年。在此背景下,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于2022年底組織專家學者推薦近20項候選事件,舉辦了“2022年度中國老齡社會十件大事評選”投票活動最終,經過多位來自各學科各行業的專家學者、對老齡社會抱有熱忱的朋友以及核心小組再評議,以下十條被確定為“2022年度中國老齡社會十件大事”。
一、出生人口連降 2022年或成人口負增長元年
2022年8月1日,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志發表《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》一文指出,隨著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,我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,“十四五”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。根據各地發布數據,2022年上半年寧波、常熟等地出生人口降幅超10%。另有數據顯示,上半年我國出生人口523萬,死亡人口531萬,已出現死亡人數大于出生人數的“死亡交叉”。一方面總和生育率在降低,另一方面育齡人群總數在減少,2022年出生人口繼續下降已成定局,或成人口負增長元年。另據聯合國《世界人口展望2022》報告,地球人口已步入“80億時代”。
二、多個老齡事業產業領域“十四五”規劃出臺
2月21日,國務院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》明確了“十四五”時期的總體要求、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。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健康老齡化規劃》,提出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等9項任務。
三、個人養老金制度出臺,助推我國多層次、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
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印發《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》,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。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(地區)也已確定,31省份的36城入選,以省會城市為主。已經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百姓,還可以通過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,未來拿到更高的養老金,獲得更好的養老保障。
四、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建成
醫保信息平臺已在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域上線,有效覆蓋約4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、約40萬家定點零售藥店,為13.6億參保人提供優質醫保服務。
五、兩部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 打造“全齡友好”社區
住建部、民政部兩部門推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,重點圍繞“完善社區服務設施、打造宜居生活環境、推進智能化服務、健全社區治理機制”四方面展開,探索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,推進適老化、適兒化改造,建全齡友好社區。
六、16部門發文推進村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
7月6日,民政部等16部門日前聯合印發《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》?!兑庖姟分嗅槍︷B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部分包括建設日間照料、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和無障礙設施,完善村養老服務體系;建設日間照料、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和無障礙設施,完善村養老服務體系等相應的意見建議。
六、生前預囑首次入法 讓患者有權選擇臨終搶救方式
深圳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《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》修訂稿,其中第七十八條在“臨終決定權”上做出了大膽突破,規定如果病人立了預囑“不要做無謂搶救”,醫院要尊重其意愿,讓病人平靜走完最后時光。由此,深圳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生前預囑立法的地區:通過立法賦權,讓患者有權選擇臨終搶救方式,能夠少痛苦、有尊嚴地離世。
七、“中國老年人才網”正式上線,推動老齡人力資源開發
中國老年人才網旨在為老年人再就業拓寬渠道、搭建平臺,加快老年人才集聚,打造老齡人力智庫,推動老齡人力資源開發,對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、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八、居家社區老年護理員服務標準發布
首次明確6項護理服務11月8日,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《居家、社區老年醫療護理員服務標準》等2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。該標準首次明確了居家、社區老年醫療護理員可提供生活照護、基礎照護、安全與急救、康復照護、心理照護和臨終照護等6大項目。
九、第三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發布《老齡社會轉型共識(2022)》、《老齡社會關鍵詞(2022)》
10月30日,由老齡社會30人論壇、盤古智庫主辦的“躍變·包容·可持續——第三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”提出,我國面臨復雜老齡化形勢,人口總量、年齡結構、更長的健康老齡期、人機共存等“人的躍變”,需要諸多方面提升包容性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,為此,會上重磅發布了《老齡社會轉型共識(2022)》、《老齡社會關鍵詞(2022)》。
(來源: 老齡大數據)